科学史上著名公案——伯特事件

13 04 2008年

西里尔·伯特(1883~1971)在世时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1913~1932年间他担任伦敦地方政府的首席心理学家,1932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直到1950年退休。1942年他担任英国心理学会会长,1946年被授予勋爵爵位,是第一位被授勋的英国心理学家。1971年他临死前获得美国心理学学会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英国人。

伯特共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其中有200多篇是在退休后发表的。在这些论文中,伯特自始至终致力于证明人的智力主要受遗传影响。他的某些研究并无说服力,例如他发现私立贵族学校的男生的智商高于普通学校的男生,便认为这证明了前者的智力天生就高,而私立学校男生的父亲比普通学校男生的父亲更成功,就说明了私立学校男生的智力优势遗传自父亲。

但是有的研究看上去很有说服力,最著名的是对自小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研究。同卵孪生子有相同的基因,如果智力受遗传的影响的话,那么即使他们从小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他们的智力高低也会非常接近。的确,伯特发现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智商非常相近,统计表明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伯特在退休后就这个问题发表过3篇论文:1955年的论文报告他对21对分开抚养的孪生子的研究结果,1958年的论文中这种孪生子的数目增加到“30多对”,1966年的论文中该数目达到了53对。

这3篇论文被广泛引用,但在伯特死后不久给他的声誉带来了麻烦。1972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利昂·卡民在读了伯特的这3篇论文后,注意到了一个从未有人注意到的奇怪现象,虽然这3篇论文涉及的孪生子数目不同,但是最终的数据却一模一样,而且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智商相关性都是0.771,一起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智商相关性都是0.944。虽然卡民本人并非智商领域的专家(他主要是研究条件反射),但是统计学常识告诉他,这样的巧合是不可能发生的。

卡民同时发现伯特其他的论文也存在疑点。在1939年的一篇论文中,伯特声称他所用的方法已在某位合作者的学位论文中详细描述。在1943年的另一篇论文中,伯特又声称数据来源、计算方法和数据表可在一篇已在伦敦大学学院归档的学位论文中找到。但是卡民却找不到这些学位论文,它们从未提交给伦敦大学学院,更不要说归档了。其实,在伯特生前已有人就对其数据的真实性提出怀疑,伯特虽然没有像中国某位被怀疑造假的院士那样宣称原始数据是学术秘密,但是也都给糊弄过去。例如,1954年,有人给《英国统计心理学杂志》写信,要求伯特提供他在1919年与莫尔共同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原始数据,伯特在答复中称莫尔本人在该刊即将出版的一期将发表论文对其数据做出更完整的分析。但是这篇论文并没有出现。事实上,在1919年以后莫尔就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论文。

卡民认为不仅伯特3篇有关孪生子研究的论文,而且伯特自1909年出道以来所有的论文的数据全都是编造出来的。伯特的学生的学生、加州大学教授亚瑟·詹森为了还伯特清白,特地到英国收集伯特发表的全部论文加以研究,却意外地发现还有20处虽然样本大小不同,相关性数据却不变。他不得不承认伯特的数据是不可靠的,但是并不认为伯特有意造假,而是粗心导致的。一位伯特的学生是这么为伯特辩护的:伯特的数据是真的,只不过他意识到最终的计算结果都差不多,懒得重新计算,把以前算出的结果重复使用。

解决争端的一个办法是去核对伯特的原始数据。但是,在伯特死后,他的管家将他的笔记本和智商试卷全部烧掉,伯特的原始数据即使曾经有过的话,也无从查证了。

但是还有旁证可以说明伯特惯于造假。在1956~1958年间,伯特曾与玛格丽特·霍华德和J.康维一起发表论文。此外这两位女士再也没有发表过其他论文,她们在文献上的其他记录是曾经在伯特主编的《统计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过吹捧伯特著作的书评,而从书评的文风看很像伯特的手笔,有些认识伯特的人认为这些书评是伯特自己写的,玛格丽特·霍华德和J.康维只是伯特的化名。1976年《星期日时报》的记者在做了详细调查后认为这两位女士根本就不存在。伯特的一名学生出来作证说,他记得霍华德曾在1930年代当过伯特的助手。但是伯特的支持者没能找到更客观的证据来证明这两人的存在,也没能找到她们出来作证。

伯特的论文大部分是在他退休以后写的。退休后他不可能自己去从事智商测试工作,必须有合作者替他测试孪生子的智商,特别是四处旅行测试那些分开抚养的孪生子。1969年,有人曾提出了这个疑问,伯特答复说,是霍华德和康维替他做的测试。

另一个疑问是,伯特哪里找来那么多的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同卵孪生子被分开抚养是非常罕见的。1955伯特自己在论文中说,能找到21对这样的孪生子是很不寻常的,然而仅仅过了11年,他就让这个数目增加了1.5倍。从来没有人能够找到如此多的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加以研究。把1922到1990年年间世界上所有关于分开抚养的同卵孪生子的研究全部加起来,其数目才勉强达到53对。

1961年伯特发表过一篇关于智力与社会流动性的论文。1978年,美国艾奥瓦大学达夫曼对该论文做了详细的分析,“确凿无疑”地证明伯特是根据他在30多年前发表的理论曲线、方程和图表捏造该论文的数据的。

此时,伯特生前好友莱斯利·赫恩肖正受命撰写伯特的传记。他对这些指控极为愤怒,呼吁学术界不要忙着下结论。赫恩肖相信伯特的人格,意图在传记中恢复他的名誉。然而,在研究了伯特的私人记录之后,赫恩肖改变了看法,不得不在1979年出版的伯特传记中承认对伯特的指控很可能是成立的。同时,英国心理学学会也正式认定伯特造假。

至此该尘埃落定了吧?并不。30多年来,仍然不断地有人写文章、出书力图证明伯特的清白,把对伯特造假的指控归为“左翼分子”的迫害。这些为伯特鸣冤叫屈的人要么是伯特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要么是右翼分子(相信黑人的智力天生低下、智商高低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等等)。他们为伯特辩护的一大理由是伯特研究得出的结果已被后来其他人的研究所证实,即遗传因素对一个人的智力高低有重大影响,伯特孪生子研究的数据也接近他人的数据。但是,结论是正确的并不等于其数据就是真实的。造假者往往是根据设想的结论来编造数据的,而设想的结论有时碰巧是正确的。

既然这场学术造假之争一开始就已变成了意识形态之争,我们也就不必指望会达成共识了。但是,如果超越意识形态之争,且不说其他疑点,仅仅是三项样本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数据都一样且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这一条,就可以认定伯特必定造假,要么原始数据根本不存在,要么捏造计算结果(如果像伯特的支持者说的那样是在后面的论文照搬以前的计算结果),都是欺诈。问题是,为什么如此低级、明显的造假在伯特生前未被发现,从而失去了向他本人质疑的机会,而要等到他死后才由一个非本专业的人指出来呢?很显然,伯特显赫的名声、崇高的学术地位镇住了他的同行,包括那些与他的学术观点、政治观点都不同的同行,虽然生前也有人对其数据心存疑虑,却没敢怀疑其中有诈。

伯特的支持者声称,如果伯特有意造假的话,不会造得这么低级,可以造得更像模像样。但是正如我们在国内经常见到的那样,有时学术地位高的人造起假来更肆无忌惮,更加低级,而在其光环的笼罩下,却能够长期不被发现,被发现了也会有许多人为其狡辩。伯特事件不也是如此吗?造假水平的低级程度并不能用以证明没有造假。

2008.3.26.

(《经济观察报》2008.4.7)

(XYS20080412)


操作

文章信息

13篇回复 to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伯特事件”

13 04 2008年
Stephen.Li (05:00:47) :

相信中国Leon J. Kamin会多起来。

13 04 2008年
Xi (05:44:59) :

方老师给说说 到底人的智力受不受先天影响?我感觉还是受吧。

毕竟身高体重包括性格都受先天影响。遗传学家为什么在智力这块失语了呢?

13 04 2008年
孙大头 (08:26:49) :

方博士,你在文中提到: “右翼分子(相信黑人的智力天生低下、智商高低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等等)。” 你对”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URL: http://tinyurl.com/4kgerf)这本书怎么看。希望你能写篇文章从科学角度谈谈对这个敏感问题的看法。

13 04 2008年
gonewithwind (09:15:57) :

福尔摩斯说:不管人类的行为看起来多么的不和情理,但最终都能找到符合逻辑的解释。

“在伯特死后,他的管家将他的笔记本和智商试卷全部烧掉,”—— 对于一位如此名声显赫的大人物,相信“将他的笔记本和智商试卷全部烧掉”的这件事不会是其管家自行其事的结果,而应该是伯特生前已“有所交待”的。

但伯特为什么要全部烧掉自己的笔记本和智商试卷呢?那可是自己一生辛劳成果的最有力见证——这也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所真正应该在乎的,难道他所在乎的只是那些虚无飘渺的“好名声”而并非是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以下两个原因:

一、伯特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科研成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决定“毁尸灭迹”。
二、伯特是一位极端另类和自私的科学家,他不愿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经历和后人分享。

结论是: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和伯特生前的“好名声”格格不入。

13 04 2008年
无敌法王 (12:18:28) :

这篇文章描述的现象至少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言论自由,不是讲理的,是比嗓门的。谁的钱多,谁控的喉舌就越多,言论的影响就越大。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理!呜呼,得此意者,言论自由无对手也!

13 04 2008年
Stephen.Li (13:41:49) :

很难明白“无敌”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事件让我看到的是讲科学和言论自由能纠正错误。不管他是不是受勋爵士的那种有地位的人。

言论自由不能保证错误不发生。但如果有 科学精神 即使出现错误也能纠正。

13 04 2008年
无敌法王 (13:58:51) :

to Stephen.Li:你的说法我赞同,我的意思你没明白。不过我那话不是说给你听,所以你不明白很正常。

14 04 2008年
付强 (09:45:32) :

林肯曾经说过:有的人可以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

14 04 2008年
克己明德 (10:02:25) :

“既然这场学术造假之争一开始就已变成了意识形态之争,我们也就不必指望会达成共识了。但是,如果超越意识形态之争,且不说其他疑点,仅仅是三项样本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数据都一样且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这一条,就可以认定伯特必定造假,要么原始数据根本不存在,要么捏造计算结果(如果像伯特的支持者说的那样是在后面的论文照搬以前的计算结果),都是欺诈。问题是,为什么如此低级、明显的造假在伯特生前未被发现,从而失去了向他本人质疑的机会,而要等到他死后才由一个非本专业的人指出来呢?很显然,伯特显赫的名声、崇高的学术地位镇住了他的同行,包括那些与他的学术观点、政治观点都不同的同行,虽然生前也有人对其数据心存疑虑,却没敢怀疑其中有诈。”
———————————————–
———————————————–
把意识形态搅和到科学研究中来是非常可恶的一种做法,前苏联李森科之流的下作行为及其带来的恶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说霸道在科学论证面前总有说不完的理由。
破除权威人士的言论霸权和其他特权是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言论自由是破除这种权威霸权的有效方法。有了监督,才能遏止造假!

14 04 2008年
疯和尚 (17:59:51) :

#

[6] By Stephen.Li on Apr 13, 2008 | Reply

很难明白“无敌”在此问题上的看法。

事件让我看到的是讲科学和言论自由能纠正错误。不管他是不是受勋爵士的那种有地位的人。

言论自由不能保证错误不发生。但如果有 科学精神 即使出现错误也能纠正。
———————————————-
呵呵,法王是认为同样的道理无法延伸到社会政治领域。

16 04 2008年
LYB (15:53:00) :

科学领域是最崇尚真实的领域, 离开真实,科学将一文不值.
所以,在科学领域造假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虽然看上去科学造假有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实则不然, 如果科学领域里没有了诚信,大家都对彼此的研究结论和数据戒备重重,科学还怎么发展? 科学是一项集体事业, 靠单干是行不通的. 从晶体管到计算机,哪个人可以一个人干得来? 所以诚信是最最宝贵的.希望能考虑对科学领域的造假单独立法,以杜绝类似事件,否则韩国那个搞克隆的院士的丑闻就会在中国重演-

22 05 2008年
Kenny (01:40:52) :

此人明显地有self-serving bias

2 10 2008年
Carl (14:52:27) :

物竞天择,骗子在某一段时间内,甚至在其生存期内都可能是优胜者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